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44章 朝堂

關燈
不出李清漪的預料,景王府裏很快便傳了消息過來——這一次賑災,景王府打算單獨籌辦。

裕王聽得這消息,忍不住便蹙了蹙眉:“我聽說趙文華這次回京,給景王府送了許多銀錢。景王府財大氣粗,咱們怕是比不了。”

李清漪瞧他滿面憂色,便安慰了一句:“放心,趙文華的銀子怕是很燙手呢,景王收的高興,等過段時間怕就要發愁了。”

裕王這才反應過來,滿是覆雜的點了點頭:“也對。”

李清漪握住他的手,微微一笑:“外察將至,大動蕩是免不了的。有句話是‘一山難容二虎’——李默和嚴嵩便如山中二虎,總是要分個高低。”

十指交握,掌心相貼。裕王心中到底覺出幾分安穩來,只是仍舊有些嘆息:“黨爭不休,吏治不清,天下何以安?”`

說起來,這一次的外察,嚴黨和李默的勝負關鍵便是趙文華。

趙文華解決了張經,大為得意,在江南一地可算是撈夠了錢。正所謂,靜極思動,趙文華在江南呆的久了,見著倭寇兇狠,知道平倭之事很是難辦便起了回京的念頭。恰好,俞大猷在前頭打了個勝仗,趙文華眼珠子一轉便寫折子給皇帝言道“水陸成功,江南清晏”,最後委婉請求還京。

這江南倭寇之事都快成皇帝的心病了,看到趙文華報喜的折子,皇帝聖心大悅,立時就準了趙文華回京之請,提了他為工部尚書加封太子太保。而且皇帝還興沖沖的燒香告祭宗廟,頗有點“和祖宗說道、說道朕的功績”的喜悅和得意。

裕王這個做兒子的眼見著這荒唐之事,既覺得好笑又覺得可悲。他很清楚,自己的父皇是何等的聰明人,偏偏這樣的聰明人卻還是叫趙文華這蠢蛋用這般明顯之極的謊話給騙了,在天下人面前做了一回傻子。說到底,君王端坐金殿、不出京城,大臣便是他的耳目,倘若這耳目生了病,再聰明的人也聰明不起來了。

趙文華的謊言明顯的幾乎立時就能揭穿,可朝中要麽是嚴黨這般包庇他的人,要麽就是李默這般打定主意要拿他的事做文章的人。他竟也是安安全全的從江南跑回了京城,還很是大方的給嚴家、景王府等等要處送去大筆金銀珠寶打點上下。

只不過趙文華回來的時候非常不巧,他正好遇上了今年的外察。更為不巧的是,因著這千古未有的大地震,皇帝授意吏部尚書李默把明年的京察提前。這一下子,可把嚴黨上下的步奏給打亂了。

外察按理來說只能夠查處四品以下的官員,倘若是四品上則需交由皇帝聖裁。當今皇上一心修道,這事自然也就落到了內閣,更準確說是內閣首輔嚴嵩手上。換句話說,李默前面能查處四品以下,嚴首輔後面就能查處四品以上。這算是微妙的平衡——大家都有殺手鐧也算是勢均力敵。

可這外察、京察放在同個時候,李默便等於是前有屠龍刀,後有倚天劍,刀劍合璧,叫人如何不忌憚?

從十二月起到今年一月,李默已經接連拉了許多人下馬,其中嚴黨占了絕大多數。等趙文華一上京,李默這已經磨得霍霍作響的大刀立時就準備落了下來了。

“水陸成功,江南清晏”?這般恬不知恥的話趙文華也能說得出口?如今的江南軍情便是不可辨駁的鐵證,李默深覺自己這回事替天行道,早早的就讓下面的給事中寫好了彈劾的折子就等著呈上去——“……浙直官兵會剿陶宅逋寇,屢遭陷敗,諸臣奏報不實,且趙文華欺誕,大負簡命”。這“欺誕”二字,可不正是戳著皇帝心窩寫的?

這折子一上,李默覺得趙文華是必死無疑!嚴家又要失一骨幹。

這般情勢之下,趙文華也覺得脖子涼颼颼的,生怕一早起來就沒命享福了。他是個機靈人,一溜煙就去找幹爹救命了。

幹爹嚴嵩默不作聲,閉著眼睛不理人。他是真的被這個幹兒子給氣著了——趙文華要回來的法子多得是,哪怕他真要說謊也成,偏偏趙文華這蠢貨既想要回來還想要加官進爵,撒了個立時就能戳破的彌天大謊。真是蠢的叫人不想看到。

幹哥哥嚴世蕃倒是老神在在的插嘴:“放心,沒事兒……”他摸著自己疊成兩重的下巴,懶洋洋的道,“要我說,這李默李時言還是你救命恩人呢,改天你可得好好謝謝人家。”

趙文華縮了縮脖子,不明所以,只能幹幹的笑了兩聲:“東樓兄,你可真會開玩笑。”

嚴世蕃聞言卻立時就板正了臉色,拂袖而起,冷眼看他道:“蠢貨!李默不彈劾你,你這個忠臣怎麽能上折子自辯?怎麽向陛下揭露李默這個權奸的真面目?”

見趙文華這傻子還一副不在狀態的模樣,嚴世蕃頗有些“眾人皆蠢獨我聰明”的得意和意興闌珊,他咳嗽一聲,清了清嗓子,慢吞吞的提點了一句:“你身為六部高官卻一心要為陛下分憂,甘冒性命之險而往東南督戰,幾經生死,難道不是忠臣?”

趙文華頓時明白過來,小雞啄米似的點頭道:“是啊是啊,東樓兄說得對!我這是為了替陛下分憂,才去東南受那些罪的。東南那破地方,除了我,京城裏頭誰要去啊?!”

嚴世蕃朝天翻了個白眼,接著道:“倭寇未滅關你什麽事?這都是李默的原因!”

饒是趙文華這般擅長栽贓陷害、倒打一耙的人一時間都被嚴世蕃這不要臉更不要皮的無賴言辭給震住了,說不出話來。

嚴世蕃卻依舊拿捏著語調,慢條斯理的解釋道:“你上折子的時候,情勢大好,自然是‘零寇指日可滅’,不日便可‘江南清晏’,這當然不算是欺君!現今倭寇未滅,可不正是因為當初選錯了浙直總督!楊宜免職之後,我們可是提議由熟悉軍情和東南局勢的胡宗憲暫代總督一職,偏偏李默卻因一己之私而舉薦王誥。就是因為王誥督戰不力,這才導致倭寇重起,東南塗炭,百姓受難。”

嚴世蕃語調沈重,義正言辭,好似當真義憤填膺,為那東南百姓而悲痛。

趙文華也被嚴世蕃這顛倒黑白的說辭說得醒過神來,立時就和小雞啄米一般的點頭道:“是啊!這都是因為李默幹擾江浙督撫用人,致使所用非人,這才導致大好形勢轉而成如今敗局。這都是李默的罪過!”

嚴世蕃見他受教,搖頭擺腦,嘆氣道:“李默貌忠實奸,為著一己私仇而陷害你這忠良,豈不可惡?你一心為陛下,自然只能冒死上諫,揭露他的真面目。”

趙文華已經在肚子裏琢磨起給皇帝的自辯折子,聽到這裏仍舊忍不了一楞,肚裏琢磨開來——私仇?他眼珠子一轉,略一頓,很快就反應過來,跟著嚴世蕃的話義憤填膺:“可不是,這李默乃張經同鄉,肯定是因為張經之事而記恨我,這一次才如此陷害於我!”

趙文華越說越覺得自己理直氣壯,膽氣足了,原先的惶惶不安也沒了,眼睛跟著亮了起來。

嚴世蕃瞥他一眼,神色不變,手背在身後,嘴裏卻仍舊不停,慢條斯理的又給趙文華遞了一把“殺人刀”——“還有,李默當年主持部試入選的題目乃是‘漢武、唐憲成以英睿興盛業,晚節乃為任用匪人所敗’,這難道不是暗諷陛下?”

“李默誹謗君上,懷奸自恣、殘害忠良,更累得東南塗炭,百姓無辜受難。我等深受聖恩,自當將其惡行報於陛下,為我大明除此奸臣!”

嚴世蕃咬字清楚,言辭如刀,一言畢,圖窮匕見,好似有刀光劍影、腥風血雨在這個小書房中鋪面而來。

李默對嚴家催逼太過,嚴世蕃隱忍許久,早早就琢磨著如何把刀捅回李默身上,把這人解決了。如今,得了趙文華的引子,他立時就已經把刀給備好了。

朝堂之上,從無忠奸,只有勝負與生死。而今刀兵相見,早是不死不休。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